您好! 欢迎光临第一时讯!
文化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
科举改变命运:是春风得意,还是寒山听钟?
  • 第一时讯
  • 2018/10/22
分享到:

秦代之前,选拔官吏都是通过世官制,也就是可以直接的承袭官位,这样的选官制度具有极大的弊端。到了汉代的时候,通过察举制选拔官吏,地方长官逐级的向上推荐人才,这样的制度虽然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可是依旧有着弊病。


  而在隋唐的时候,逐渐的发展出了科举制度,直接的通过了考试来选拔人才,更加的公正公平,打破了世家大贵族的垄断,让不同阶级的人才都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这个制度沿袭了一千多年,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壮举。



  那么,在这样的制度之下,普通的读书人的人生似乎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考取功名来改变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成了很多人的梦想,他们为了心中的梦想不断的努力着。


  所以当自己的梦想实现之后,他们是极其的自得开心,“郊寒岛瘦”之一的孟郊在自己中举之后写了一首诗来记录自己的心情。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从前那些日子真是困顿窘迫,不想再去提起,而现在中举了,终于可以自由自在的放松自己了。春风正是洋溢,我坐在骏马之上激动万分,似乎一日之内就看遍了这长安城内盛开的鲜花。


  王国维曾说过,“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因为孟郊心里面高兴,所以他就觉得春风也是温柔的,花儿也是对着自己微笑的。孟郊已经落榜两次了,而他也已经是四十六岁步入中老年的时候了。而中国古代男子如果没法考取功名为官,几乎也就只能是在家务农,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孟郊的压力可想而知。


  已经快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了,难道自己的一生就要这样了结了吗?这个时候金榜题名的消息,无疑就是一个天大的喜事,他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喜乐,他要到大街上,看尽自己困顿的时候从来没有赏过的花儿,感受从来没有温暖过得阳光。



  可是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生活不能尽如人意,有人中举高兴自得,就也会有人名落孙山难过忧怆。那年,落榜后的张继在脑海里面辗转自己的悲苦,难过的他走到船头,看到眼前的一切都像是在为自己悲哀,这个时候,他诗兴上来,写下了一首诗。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亮落下去了乌鸦悲凉的叫声回荡在清冷的夜色之中,主人公被包裹在了寒冷之下,独自的坐在船头对着江岸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发愁难以入睡。寒夜寂寂,姑苏城外的寒山寺里面传来了低沉的钟声,随着深夜的孤独一起传到了船上。


  因为他的心情是难过的,所以遇到的也都是哀景。试想一下,一个伤心失意的人,遇到的还是寒冷的天气,伴随乌鸦的惨叫之声,良久,从远处传来了寒山寺里面闷的一声钟鸣,连“寒山寺”这个寺庙的名字都带着悲凉的色彩。这样的夜晚,让读者读起来也自然的被带到了一种凄冷的意境之中,不禁的同情起了张继的经历。


  不过,落榜的经历也造就了张继,让他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和他同年参加考试的状元,名字或许早就无人记得,但是落榜的张继,他写了一首妇孺皆知的《枫桥夜泊》,名传千古。从另一方面来说,张继似乎也是塞翁失马了。


  科举考试和今日的高考相比也是有过之无不及,所以结果自然也是牵动了考试人的心,可以说,每一个参与科举考试的普通人,都算得上是赔上身家性命的一场赌博,他们要赌的是自己依旧默默无闻,碌碌无为,还是可以春风得意,改变命运。所以,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结局,才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反应,与之相关的诗词也是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