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光临第一时讯!
教育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育 | 教育
妈妈的说话方式,决定了孩子的行为
  • 第一时讯
  • 2018/7/2
分享到:

【避免质问】早晨起来,哥哥没有刷牙,妈妈不是要求其“去刷牙”,而是说“怎么样小才能有白花花的小牙”?哥哥恍然大悟,“哦,我要去刷牙啦”!妈妈发现哥哥早晨起床没有收拾屋子和铺床,不是质问其“你整理房间了吗”?而是说,“我好象看见家里还有一间屋子是乱糟糟的”,哥哥也会不好意思地说,“很快,所有的屋子都会整齐的”。


【表达心情】妈妈曾经在一篇博文中提到的,早餐后,弟弟将碗送去厨房的水池,但哥哥横冲直撞地跑过来,不小心撞到了弟弟,碗掉到地上顿时粉身碎骨。出于哥哥本意是着急来帮妈妈,妈妈不但没有批评小朋友,而且还耐心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碗碎了,吓了妈妈一跳,而且妈妈也很担心伤着你或弟弟,我知道你是着急想来帮妈妈搬东西,但下次我还是希望你不要在屋里跑”。闻听此言,哥哥也很是不好意思,“我下次一定不在家里跑了,我来帮你一起收拾吧”!


【启发之问】晚上睡觉前道“晚安”之时,哥哥想给妈妈一个大大的熊抱,趁妈妈不备,抱着妈妈顺势就将双腿盘住妈妈的大腿,妈妈真是很担心,以哥哥的体重和力量,足以让妈妈直趴着摔倒,妈妈摔了不说,肯定直接就压在了小朋友的身上,想想都后怕。这种情形接二连三地发生,虽说哥哥是示爱,但这示爱的方式太危险,于是妈妈启发地问小朋友,“如果我们俩同时摔倒,你能设想出会怎么样吗”?“你知道妈妈的担心是什么吗”?“我们可以想一些别的方法拥抱道晚安吗”?


【拥抱在先】每天午餐前和睡觉前的收拾玩具,感觉都是家里关系最紧张之时,尤其是爸爸在家,不是爸爸吼,就是兄弟俩叫,爸爸的口头禅就是,“我已经告诉你们无数遍要收拾玩具,不收就没得玩”;而妈妈一般会先给兄弟俩一人一个拥抱,或者就是母子仨人抱在一起,然后再说,“我看见有很多玩具还躺在地上,他们可能想回家了,你们可以送他们回家吗?妈妈就在厨房里准备午餐,如果需要帮忙的话,你们可以来找我”。不出10分钟,兄弟俩又还给妈妈一个干净整齐的客厅。


【中立观点】也许是因为语言能力受限,但也许也是因为年幼的蛮横霸道,弟弟经常从哥哥手里强行抢玩具,妈妈不是直接说,“你不能从哥哥手里抢玩具,你要先问哥哥”;而是保持一种中立的观点,温和地告诉弟弟,“我知道你想玩哥哥的车,我也觉得那是一辆特别棒的车,但是…你应该先问一问哥哥,你把车子还给哥哥,咱们再试一次”。然后兄弟俩就会非常配合妈妈地演习一遍,弟弟会认真问“我可以玩吗”?哥哥也会友好地说,“好吧,咱们轮流玩”。


【决定之权】一直以来,兄弟俩的事情,妈妈都是将决定权交给小朋友们的,包括每日穿衣亦是如此,不但兄弟俩自己选择当天想穿的衣物,而且即使天气变化,妈妈也会尊重小朋友们的意见。记得刚搬来德州之时,我们从未经历过的天寒地冻,在暖气屋里穿着短袖的小朋友们,根本无法想象室外的寒冷,一天出门之时,妈妈建议哥哥“穿上厚外套”,小朋友不但不情愿,而且还觉得妈妈小题大做,最后好说歹说穿了一件薄外套,但妈妈说,“我觉得你可能会很冷,但既然你不想穿厚外套,也没关系,妈妈帮你装在包里带着,如果很冷的话,就换上”。果然不出所料,刚一下楼,哥哥就不好意思地请妈妈帮其换上厚外套,妈妈当然是欣然同意。


【给予选择】哥哥是个自主意识非常强的小朋友,硬碰硬是绝对行不通的,那么妈妈针对小朋友的个性特征,凡事会给出选择,不论做出如何选择,都会满足妈妈的意愿。就如我们在公园玩,想让玩兴正高的哥哥离开或回家,还是小有困难的,于是妈妈便会问,“我们是现在回家?还是10分钟以后回家”?哥哥的回答绝对是“10分钟以后”,接着说,“那我设闹钟了,闹钟一响我们就离开”。


【提前告知】还是自主意识非常强的哥哥,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情都非常专注,因此从一项活动转移到另一项活动之时,还小有困难,在幼儿园之时这一点尤显突出,但是在家中,妈妈一般会提前告知,如午餐前的收拾玩具,妈妈会说,“还有10分钟我就要开始准备午餐了,你们知道应该帮我做什么吗”?两个小朋友会主动说“送玩具回家”!再如在公园玩,离开之前,妈妈会提前告知,“我们很快就要回家了,你们再去滑一次滑梯,或者再去荡10下秋千,我们就离开了”。如此这般,可以避免很多可能发生的权力之争(Power Struggle)。


【巧妙说不】相信谁都不喜欢或希望别人对自己说“不”,尤其是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小朋友们,但…育儿中,不可能完全顺其意呀!于是,这巧妙说“不”的方法,就大显神通。睡觉前收拾玩具和洗澡,看着对玩具恋恋不舍的兄弟俩,妈妈会说,“我知道你们现在还想继续玩,警车抓坏人的游戏,还没有结束,妈妈也特别想看你们玩,但...现在是洗澡睡觉的时间了,咱们好好休息,明天可以继续玩,明天妈妈陪你们一起玩”。既说了“不”,又给了希望,两个小朋友自然乖乖地束手就擒。


妈妈最后语:最近在阅读“正面管教”相关的书籍,其实仔细想一想,妈妈说话方式的进步,其实也是一种育儿方式的改变,用正面管教的理论来说,一是“Connection before Corretion”,纠正小朋友行为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一定要先接纳各种情绪,也一定要先以语言或行动告诉小朋友“妈妈爱你”,也可谓是一种亲子关系的巩固吧!二是“Telling vs. Asking”,要求小朋友去做,与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小朋友主动去做,妈妈想,这就是“权力之争”与“配合默契”的分界点吧!“主动去做”,是一种自主权的实施,而“要求去做”,则是一种被动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