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光临第一时讯!
健康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
端午来临!如何科学食粽,专家给你支招
  • 第一时讯
  • 2019/6/6
分享到:


端午节还没到粽子已经“活跃”在你的眼前,红枣粽、蛋黄粽、腊肉粽……各种口味的粽子,让你欲罢不能。但是,吃粽子也有讲究,什么时候吃、怎么吃、哪类人群应少吃,各种注意事项的背后,都在强调科学饮食。


粽子不易空腹吃


空腹吃粽子会使糯米在胃里停留很长时间,刺激胃酸的分泌,还可能会导致慢性胃炎、食道炎复发。另外,睡前也不宜食用粽子,会因消化不良影响睡眠。不仅如此,粽子对脂肪的“贡献”,恐怕也会让减肥一族后悔不已。


吃粽子时最好配蔬菜 趁热吃更易消化


众所周知,粽子主要由糯米制作。糯米粘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质,过量食用,易引起腹胀不适。那么,如何来避免空腹吃粽子或吃完后不易消化这些问题呢?


可以搭配食用一些白萝卜水或麦芽水,来促进消化,也可以食用一些青菜、木耳等具有通便功能的食物。当然,也可来一份水果,增加纤维质。值得注意的是,粽子切忌与冷饮搭配食用,不然随之而来的腹痛、腹胀,可能会成为破坏你端午假期的“罪魁祸首”。粽子一定要在充分加热变软后趁热吃,因为,熟糯米更容易消化,冷了之后粽子会变硬、变粘,更加不易咀嚼。有的粽子里加入了肉类辅料,变冷后会凝结成乳白色固体,不仅口感差,还更难消化。


这四类人慎吃粽子 胃肠肿瘤患者最好别吃


粽子难消化是事实,那么,哪些人群应该谨慎对待这一美食呢?首先是老人和小孩,粽子粘性高,老人与小孩过量进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由此产生过多的胃酸,引发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其次,是胃肠道疾病患者,粽子熟后,会释放一种胶性物质,增加消化酶的负荷,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肠道梗阻;第三是糖尿病患者,部分粽子含糖量高,会使血糖快速上升加重病情,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昏迷或中毒;第四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部分粽子脂肪含量高,会增加血液粘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