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光临第一时讯!
健康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
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科学补碘学起来
  • 第一时讯
  • 2019/5/16
分享到:


要点:

1、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元素,所以它对人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临床上,碘缺乏会导致甲状腺肿和脑发育迟滞,以后即使再补充碘或甲状腺激素也不可逆转。

2、食盐加碘是WHO等国际组织推荐的预防碘缺乏病最安全、最有效的措施。我国采取全民食盐加碘政策,使我国基本上消除了碘缺乏病。

3、一般人不需要考虑自己是否缺碘。只要甲状腺功能正常,没有明显甲状腺肿大或儿童智商问题,医师是不会考虑患者缺不缺碘的。

4、对已经发生甲状腺疾病的患者,限碘或补碘有意义,但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盲目补碘或限碘,甚至忌碘都不可取。


昨天是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可能大家与“碘缺乏病”有关的记忆,便是年代久远的“大脖子病”。那么到现在,这个病已经消失了吗?人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因缺碘而生病的隐忧吗?


一、无论是碘缺乏还是碘过量,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和形态发生改变


“大脖子病”是民间的通俗说法,这个病的学名是“甲状腺肿”。这就涉及到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分泌器官——甲状腺。


甲状腺位于颈部,气管前方,分为左右两叶和峡部,形似蝴蝶,主要功能是合成甲状腺素。而甲状腺素又是人体内分泌的非常重要的激素,能与生长激素协同作用,促进发育期儿童身高、体重的增加,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和性发育;在妊娠开始至出生后2岁区间,促进人的神经系统的发育;维持人的新陈代谢和体温,调节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等。


碘是合成甲状腺素所必需的元素,所以它对人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临床上,碘缺乏会导致甲状腺肿和脑发育迟滞,以后即使再补充碘或甲状腺素也不可逆转。


二、碘缺乏病主要发生在远离海岸线或海拔高的地区,可导致甲状腺肿和智力、体格发育障碍


碘缺乏病,是因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内缺碘而导致的一系列疾病,以前命名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现在统称为“碘缺乏病”,具有区域性特征,主要发生在远离海岸线或海拔高的地区。该病流行区域的土壤、食物和水中的碘含量都很低。


碘缺乏对机体的损害与缺碘的程度、发生的时间以及个体的反应有关。


轻度碘缺乏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对机体的主要影响是外观和颈部有压迫感,当甲状腺轻度肿大时,患者无任何不适,而当肿大明显时,从外观上表现为“粗脖子或大脖子”,患者会有颈部异物感、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压迫神经和附近血管。


严重碘缺乏可引发新生儿及婴幼儿患上地方性克汀病,俗称“呆小症”,即会导致智力和体格发育障碍,甚至聋哑。而孕妇发生碘缺乏,不仅会严重影响胎儿脑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会导致流产、畸形、早产和死胎率的增加。


克汀病的治疗效果不佳,一旦形成基本上是不可逆的,因此关键在于预防,特别是纠正了育龄期妇女、妊娠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的碘缺乏问题,就不会生出克汀病患儿。


三、食盐加碘是最安全、最有效的预防碘缺乏病的措施,使我国基本上消除了碘缺乏病


食盐加碘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组织推荐的预防碘缺乏病最安全、最有效的措施。1995~2005年,我国采取全民食盐加碘政策,2012年原有的食盐加碘政策修改为选择性加碘政策。最新颁布的食盐加碘标准降低了食盐加碘含量,规定标准为20~30mg/kg,各省根据本地区碘自然状况自行决定食盐加碘浓度。


普遍地食盐加碘干预措施使我国基本上消除了碘缺乏病,而且极大地改善了人群碘营养不良的状况。根据《全国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终期考核评估结果,到2015年底,全国94.2%的县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除食盐加碘外,其他的补碘方法还包括口服碘油丸、服用含碘药物及营养素补充剂和食用富碘食物等。



四、一般人都不会缺碘,没有明显甲状腺肿大或儿童智商问题的人是不需要考虑补碘的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碘的摄入量为:0~0.5岁每日摄入推荐量为85微克,0.5~1岁为115微克,1~10岁为90微克,11~13岁为110微克,14岁及以上为120微克,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每天摄入量为230~240微克。


机体的碘主要从食物中摄取,其次从药物和食物添加剂中摄取。除了碘盐之外,食物中的含碘量以海洋性食物为最高,其中,藻类的含量最多,每100克藻类的碘含量比鱼虾贝类高出成千甚至上万微克;非海洋性食物中,蛋类的碘含量稍多,其他类别的食材中含量甚微。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药物也含有大量的碘,比如造影剂、胺碘酮、碘含片和某些维生素补充制剂等。


因此在碘盐和富碘食品的助攻下,即便是严重碘缺乏地区的人,也很难患上碘缺乏疾病;生活在水碘高地区(大于100微克/升)的人,即使不吃碘盐,也不容易患有“碘缺乏病”。


所以,一般人不需要考虑补碘的问题,因为缺碘不等于甲状腺功能减退,也没有其他隐匿表现,只要甲状腺功能正常,没有明显甲状腺肿大或儿童智商问题,医师是不会考虑患者缺不缺碘的。


五、甲状腺疾病患者,需要确认自己是碘过量还是碘缺乏,然后再限碘或补碘;没病的人,是不需要考虑限碘的


近年来,各种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在迅速增长,这与食盐加碘是否有关呢?


其实,碘摄入量与甲状腺肿的发生呈“U”曲线关系,当某一地区水碘含量200ug/L时,甲状腺肿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有研究表明,长期碘摄入过量会扰乱人体甲状腺的正常功能,导致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差异,还可诱发或促进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发生和发展。


1999年~2014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团队先后完成了7项大型流行病学调查,获得了1999年、2011年、2017年三个时间段的甲状腺疾病发病情况的数据。当碘过量和超足量时,可引起甲亢一过性增加、亚临床甲减、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会随着碘摄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临床甲减的发生率没有变化,目前未发现碘摄入量和甲状腺癌的相关性。


所以,碘摄入过量确实和某些甲状腺疾病有关,原因可能有当地水源含碘高、食用富碘食物多、使用含碘药物、早期的碘盐含量也比现在高等等。目前很难确认这其中明确的因果关系是什么,所以不能笼统地归结为食盐加碘,也不能笼统地主张限碘。毕竟我国大部分地区为碘缺乏地区,如果不特殊食用富碘食物,日常碘摄入量是不够的,食盐加碘措施依然有其必要性。


刚才说了,“食盐加碘”依然有必要,这是不应该加以限制的。那么,应该限制的是什么?


那就是对于已经发生甲状腺疾病的患者,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需要严格禁碘,只能吃无碘盐,并且拒绝富碘食物,比如海带、鱼虾;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需要适当限碘,如果食用加碘盐就要减少富碘食物的摄入,如果食用富碘食物就要减少碘盐摄入;由于无论是碘过量还是碘缺乏,都会导致甲状腺结节或肿大发生率的增加,因此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肿的患者,需要确认自己是碘过量还是碘缺乏,然后再限碘或补碘。


当然,从饮食结构上是很难判断碘摄入是否过量,只有通过检测尿碘才能做出判断。甲状腺疾病患者有做该检查的必要,一般健康人群无此必要。


也就是说,没有甲状腺疾病的人,是不需要考虑限碘问题的,正常生活,膳食均衡就可以了。


总之,不要盲目补碘或限碘,甚至忌碘,特别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和正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婴幼儿及儿童,过度限碘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来源:腾讯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