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光临第一时讯!
健康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
最新研究发现防晒霜成分能进入血液?防晒霜还能用吗?
  • 第一时讯
  • 2019/5/14
分享到:


近日,美国医学杂志(JAMA)发表的一份研究表明,防晒霜中的几种常见化学成分,仅需一天使用就可进入血液。该消息一经媒体报道,就引发了大众的高度关注。


那么,这个研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新研究发现,防晒霜成分确实会进入血液,并且随着使用时间的持续,其在血液中的浓度会继续增加


防晒霜中常见的化学成分有阿伏苯宗、氧苯酮、奥克立林和依莰舒等,为了评估防晒霜中的化学成分是否会进入到人体血液中,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药品评价和研究中心进行了一项研究。


这项研究共招募了24名健康志愿者,每天使用4次防晒霜,按每1平方厘米皮肤涂2毫克的标准,涂满75%的皮肤表面,连续使用4天,每天都抽取血液进行检测。


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防晒霜1天后,志愿者血液中就可以检测出阿伏苯宗等化学成分,并且浓度超过了FDA所规定0.5ng/ml的浓度;随着防晒产品的持续使用,这些化学成分在血液中的浓度也在持续增加。


二、研究涉及的阿伏苯宗、氧苯酮、奥克立林和依莰舒这四种防晒剂,无论在中美都是合法的


在炎炎夏季,突然出现这么一档子事,确实给广大爱美人士添堵!那么,防晒霜究竟还能不能用了呢?


首先,在美国,防晒产品是按照非处方药品进行管理。本次研究中使用的防晒霜所添加的阿伏苯宗、氧苯酮、奥克立林和依莰舒为常用防晒剂,可以吸收大气中的紫外线,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增强防晒霜的防晒效果。


它们都是在经历过药理、毒理学试验等重重考验之后才能进入到“防晒剂清单”中,是按照新药被管理的,可以说审批极其严格[2]。迄今为止,美国也仅批准了16种防晒剂,这些防晒剂还是相对安全的。


其次,在2015年,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颁布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上述4种防晒剂也均被列为化妆品准用防晒剂,可以在规定的剂量要求下加入到化妆品中。


也就是说,这四种防晒剂无论在中美,其身份都是合法的。只要厂家按规定剂量添加,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安全的。


三、防晒霜的实验剂量非常大,远超消费者的日常用量,所以公众不必对使用防晒霜过于担心


这个新研究的意义在于对化妆品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是针对厂家和相关主管部门的。对于消费者的日常使用,其指导价值不大。


原因就在于,实验用的剂量真的非常大,远超消费者日常使用所能达到的剂量水平。


实验剂量为每1平方厘米皮肤涂2毫克,每个志愿者都需要涂满体表面积的75%,还要每天涂4次。成年人的人均体表面积为1.6万平方厘米,四分之三就是1.2万平方厘米了,那么按照每平方厘米涂2毫克计算,每次要涂24克,每天涂4次,将意味着106克。这差不多是1到2支防晒霜的量了。


现实生活中,笔者还没听说过谁每天要用掉这么多的防晒霜。在日常使用剂量下,防晒剂进入血液中的量一定会比实验结果少很多。


而且研究人员也声明了,本次实验只是为了明确防晒霜中的防晒剂可以进入到人体血液中,并未对其安全性做进一步的探究,这个研究结果不代表提倡公众避免使用防晒霜。


所以,大家对于防晒霜不必过于担忧,只要是合格产品,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四、相对于紫外线引起的严重后果,防晒剂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涂抹防晒霜还是很有必要的


过多的阳光暴露可能会引起黑色素瘤,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过多,可能会导致正常的皮肤细胞恶变。所以,日晒是黑色素瘤的高危因素之一。有证据显示,在30岁之前接受过室内日光浴的人,患上皮肤黑色素瘤的风险会升高75%。


因此,防晒不仅仅是防止晒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减少日晒相关的皮肤病甚至是皮肤癌的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当紫外线指数(UVI)大于3时,人们就需要进行防晒了,这个UVI指数在每日的气象预报中就能查看到。


根据《中国皮肤防晒专家共识(2017)》,规避性防晒(在树荫或山坡阴面从事户外活动)、遮挡性防晒(使用遮阳伞、太阳镜和衣物等遮挡)、防晒化妆品(物理的、化学的和间接的)和系统性光保护剂(口服药物和食物补充剂)都是可以选择的防晒方法。


防晒霜可以在太阳光与人体皮肤之间建立屏障,吸收紫外线,相当于给皮肤表面穿了一件薄薄的衣服,不失为一种方便实用的防晒方法。除了可能发生皮疹以外,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发现那些防晒剂能够引起其他严重后果。所以,相对于紫外线引起的严重后果,防晒剂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涂抹防晒霜还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夏季来临,防晒还是很有必要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出行需求选择合理的防晒方式,完全不必恐惧防晒霜的使用。



来源:腾讯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