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光临第一时讯!
文化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
非遗古火会再“爽约” 传承人:担心传不下去了
  • 第一时讯
  • 2019/2/13
分享到:

非遗古火会今年再“爽约”,传承人杨风申:担心到自己这里就传不下去了


“没了古火会的焰火,总觉得这个年少了点什么。”河北赵县赵州镇杨家庄的一位村民说。


从2016年至今,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道古火会”,这个流传了2000多年的表演节目已经中断了三年。


2017年12月29日石家庄中院终审宣判撤销了此前赵县法院的一审判决,杨风申老人虽犯非法制造爆炸物罪但免予刑事处罚。当时,赵县文化馆曾对媒体表示,老人若想继续办古火会,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取得合法资质后,就能继续合法制作和燃放。


三年来,古火会仍没有合法手续,年已八旬的杨风申一直在等待。每到春节,他都会想起自己手中的“绝活”。


事件回顾


非遗传承人制作表演焰火被起诉


杨风申,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道古火会”的传承人。而“五道古火会”据传起源于汉代,从正月十五的下午两点半开始会一直延续到深夜,除了到庙里祭拜诸神外,最引人关注的就是燃放焰火。其中很多焰火都是由艺人手工制作,杨风申最有名的是制作“梨花瓶”焰火。


2016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二,78岁的杨风申在为三天后的古火会制作所需要的烟花“梨花瓶”时,被赵县公安带走。随后,赵县法院以非法制造爆炸物罪,判处杨风申有期徒刑4年零6个月。


一审宣判后,杨风申上诉至石家庄中院,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2017年12月29日,石家庄中院法官来到赵县法院宣布了终审判决:撤销此前的一审判决,杨风申犯非法制造爆炸物罪,但免予刑事处罚。


当时,不识字的杨风申没有听懂终审判决,以为是宣布自己无罪,庭上连说“满意”,并笑着表示当年就要把古火会再办起来,把“梨花瓶”放给乡亲们看。


随后,律师向他和家人解释了判决结果:仍是“有罪”。杨风申一脸愁容地回了家。其儿女希望老父亲能安度晚年,便没有申诉。


之后,河北省赵县文化馆张馆长说,如果村里想继续制作燃放梨花瓶,杨风申老人应该先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取得合法资质后,就能继续合法燃放。


后续追访


五道古火会仍为省级非遗


眼看马上就要到正月十五了,已经中断两年的“五道古火会”今年又要爽约了。


春节前,北京青年报记者联系到杨风申家人。杨老先生的女儿说,前阵子杨风申还在念叨着正月十五的古火会,而因为父亲和家人都不清楚申请审批的流程,所以“没人张罗这个事儿”。


据杨风申儿女介绍,春节他们都回来陪杨风申老人过年,老人现在身体硬朗,精神也很好。只是每每在谈及焰火制作这流传了两千年的手艺时,他担心“到自己这里就传不下去了”。今年,村里仍旧会有庙会,唱戏杂耍这些表演也都还有,“就是最后的焰火环节没有了”,杨风申家人对记者说道。


记者在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上看到,“五道古火会”仍在非遗保护名录中,编号“4-10-1”,类别为民俗。


资料显示,赵县“五道古火会”是流传在赵县城东南六公里处的南杨家庄村,以燃放焰火来庆祝丰收的盛大民俗活动,相传源于西汉时期。


“五道古火会”礼花腾空而起,有的如菊花绽放,有的似玉树临风,有的像流光溢彩的瀑布垂下,有的若钢花飞溅洒满天际。最有意思的还是燃放村民自制的焰火,每件作品都可称得上精美的艺术品……该网站评价赵县“五道古火会”为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