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金正恩在军事分界线上与文在寅握手。这是朝鲜战争后,朝鲜领导人首次踏上这条线。
2018年4月27日,朝韩双方领导人将在非军事区的板门店实现第三次会晤,这也是朝鲜领导人第一次踏入韩国境内,这次历史性性的会晤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按照计划,双发将在下午发表共同声明。
此前外界普遍对朝韩领导人会晤抱乐观看法,甚至有媒体预测朝韩双方会不会达成和平协定,来彻底结束半岛的战争状态。
这个猜测愿景虽好,可惜基本不可能。
应该说双方领导人有可能讨论这个问题,但是朝韩双方无法达成什么有关和平的具体协议。因为有关朝鲜半岛的和平协议和朝鲜停战协定有直接关系,而韩国却不是停战协定的关系方,自然没有立场去谈和平协定。
为什么韩国没份?让我们先来回放一下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过程: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正式签署。
1953年7月27日9点30分,板门店,美国陆军中将威廉·哈里森作为“联合国军(United Nations Command ,UNC)”的首席代表,朝鲜人民军大将南日作为中朝的首席代表在《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The Korean Armistice Agreement)以及两个附件上签字。
下午1时和晚上10时,“联合国军”总司令马克·克拉克陆军上将和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大元帅分别于汶山和平壤在协定和附件上签字。
7月28日上午9点30分,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将军于开城在协定和附件上签字。
双方文本的交换于7月29日下午在板门店进行。
这才标志着朝鲜战争告一段落。
等等,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对……那就是,作为朝鲜战争重要当事人的大韩民国,没有人在协定文本上签字。
作为朝鲜战争主要参与者,却没有韩国人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朝鲜停战谈判是从1951年7月10日开始在开城举行的,后来才移到板门店。当时的韩国总统李承晚从一开始就反对停战谈判,坚持要“打到鸭绿江边”,建立一个“独立和统一的大韩民国”,而韩国政府和议会也支持李承晚的态度。不过韩国议会在6月底改变了态度支持和谈,虽然李承晚个人依然反对和谈,韩国还是派出了时任第一军团军团长的白善烨少将担任谈判代表,李树荣中校担任联络军官参加了和谈。
和李承晚一样,朝鲜的金日成主席起先也寻求半岛的完全统一,但后来在苏联和中国的工作下改变了态度,将“把敌人赶到海里去”的口号改成了“把敌人赶过三八线”,参加了停战谈判。
朝鲜停战谈判谈谈打打,打打谈谈持续了两年,最后一次恢复谈判是在1953年4月下旬,反对和谈的李承晚政府代表拒绝参加,5月23日韩国谈判代表崔德新正式退出谈判,从此以后,韩国代表再也没有回到过谈判桌上。
而在1953年6月7日,李承晚甚至宣布在进行“临时戒严”,召回所有驻美官员来表示反对和谈。6月18日,李承晚还制造了“直接释放战俘事件”,引起了参战各国的反对,英国首相丘吉尔甚至致电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建议“李承晚必须离开官方或者被撤职”。
这样美国对李承晚施加了压力,才迫使李承晚保证不再破坏停战谈判。但是李承晚仍然坚持拒绝接受战协议,这就是韩国没有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由来。
李承晚(右)对朝鲜半岛停战问题的强烈反对造成了今天韩国对和平条约问题说了不算的现状。
对于韩国不参加停战协定的行为,美方曾再三向中朝以及参加监视停战的国家保证:韩国军队受“联合国军”节制和指挥,不会破环停火。
朝鲜停战协定的主旨是:“在朝鲜各武装力量之间完全停止所有敌对行动,直到达成最终和平协定”,就是说从法律意义上来说朝鲜战争仍在进行中,只不过现在半岛处在了停战(或者休战)状态而已。朝鲜半岛的真正和平要在有关各方在停战协定的基础上最终达成和平协定之后才能实现。
半岛问题的有关各方中,只有中国呼吁过缔结半岛和平协定。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中国总理周恩来提议有关各方缔结朝鲜半岛和平协定来结束朝鲜战争,但没有得到出席会议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的响应。从那之后,半岛和平协定就再也没有被认真提起过。
应该相信,作为直接当事人,半岛的南北双方可能都希望和平,但是半岛事态的相关方面并不止于南北两方,还有直接参与过战争的中国和美国。中国和美国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对朝鲜停战负有保证的责任和义务。实现半岛和平,也只能在中国和美国合作的基础上将停战协定转换为和平协定。
而未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的韩国就没有参加停战协定,所以从法理上说,韩国就没有去讨论停战协定的资格,而和平协定是停战协定的延续,因此朝韩两方只能谈论这个问题,无法单独解决这个问题,更无权“缔结朝鲜和平协定”。
这就是这个尴尬问题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