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光临第一时讯!
文化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
文物保护 我们都应该尽责
  • 第一时讯
  • 2019/1/27
分享到:

“众志成城 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就接近尾声,和大家说再见了,有不舍,有遗憾,更有满满的感恩。留下来的是思想:文物保护 我们都应该尽责。


这是一个不同于以往历史文化展的成果展,展览的性质决定其不能只依靠文物诠释说明,如何充分呈现当前我国文物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展示公安、文物卫士们为保护文物做出的不懈努力?这也是和以往历史文化展有共通之处的展览,有750余件珍贵文物等待我们去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等待我们在了解之后、慨叹之余,真正从心中升腾起珍爱他们、保护他们的自觉。如何讲好他们的故事,唤醒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这些都是我们在展前、展中乃至展出结束后不断思索的问题。


幸运的是,我们有一支非常给力的展览团队:内容策划、展厅设计、布展施工,有随时愿意给予帮助的可亲同事,还有一群不计名利、为展览默默拍摄、精心宣传的老师们,整个筹展过程充满温情、感恩,累并快乐着。


回顾过去半年,在经历了最初拿到选题时的激动与忐忑,中间协调三次展览筹备会、三次展览大纲专家论证会的反复与艰辛,最后布展工作的紧张与忙碌,我们一步步坚定方向、接近初衷: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展厅,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在展览结束的今天,不谈策展过程,和大家分享两个始终萦绕在我心头的故事……


故事一


“每天早上我都要在群里报个到,告诉大家我还活着。”


这是山西运城闻喜县副县长、公安局长张少华在讲述闻喜县侯氏兄弟盗墓涉黑案侦办经历时提到的一句话。2018年2月10日,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侯金发、侯金海、侯金亮等9名黑社会犯罪团伙案件依法进行公开宣判,5人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横行闻喜县10余年的侯氏兄弟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覆灭。该案也被称为全国“扫黑除恶第一案”。


1993年以来,侯金发、侯金海、侯金亮等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在运城市闻喜县大肆进行有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非法拘禁、盗掘古墓葬、倒卖文物、开设赌场、贩卖毒品,残害百姓,横行乡里,以致当地流传着一句话“敢动侯家,三个月卷铺盖走人”。受害人张某某是当地一个村的村主任,据他讲述,2011年,侯氏兄弟让人强行把他带到赌场,输掉90万,后来又将他非法拘禁26天,期间让人用尖刀在他腿上扎口子,吊在房梁上用木棍打,直到木棍打断。更为残忍的是,让人用钢针一根一根扎到他的脚指甲缝里。


2016年1月30日,张少华交流到闻喜县公安局,并担任局长职务。他深知闻喜县的“水深”,面对“千疮百孔”的国家文物保护区的盗墓案,面对黑社会、“百家乐”网络赌博以及贩毒吸毒的社会毒瘤,为了还闻喜人民一方平安,张少华决定蹚一蹚这股“浑水”。但“浑水”之污、之深,超乎寻常。时任闻喜县公安局副局长的景益民,长期作为犯罪团伙的保护伞,为盗墓团伙、特别是黑社会骨干分子提供保护,安排民警值班巡逻有意绕开盗墓地点,还亲自组织盗掘古墓葬11次13处。


随着侯氏兄弟等犯罪团伙成员的陆续归案,张少华很快被推到风口浪尖,也成为犯罪团伙紧盯不放的对象。犯罪团伙多次在高速公路、公安局门口对其盯梢尾随,甚至以制造车祸相威胁。“一次晚上在高速公路上,他们跟踪我,一直甩不开,后来我果断开了三枪才把他们逼退”。犯罪分子还多次在其住处和乡下老母亲家门口摆放冥币,张少华都轻轻一笑,把冥币送到老父亲坟头烧掉。


如今,张少华继续奋战在“6·03”扫黑除恶深挖犯罪的第一线,奋楫前行。



故事二


“我不愿再见菩萨垂泪”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高原,是北京一名普通的小学生, 今年10岁,2018年寒假期间一次去莫高窟的游学,让她震撼,并爱上了那里,看着莫高窟里很多已经消失的壁画听到带队的老师说莫高窟在一分一秒地老去,若干年后它就彻底地消失了,高原哭了鼻子。她想成为莫高窟的守护者,并希望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于是原本课堂发言都会紧张的她,在妈妈的帮助下,把自己沿路的思考与感受做成PPT,分享给班里的同学们,希望她的朋友们也能够喜欢上莫高窟,把中华文明的种子,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诚然,即使有这样一身正气的公安局长,有这样踌躇满志的小学生,文物保护依然任重而道远。据我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统计,全国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有76.7万多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4296处,国家级、省级和市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万余处,可以用数量众多,类型多样来形容。这样庞大的文物资源,单靠政府来实施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大家的力量,不可小觑。一个小小的举手之劳,也许可以改变承载着一段历史的文物的命运,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发掘,就与当地群众及时举报盗掘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曾说“要是再晚一天接到报告,海昏侯墓可能就遭到洗劫了”。


文物承载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记忆,保护文物不仅是保存我们自己的历史,也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在若干年后,能够有机会看到、了解自己的历史,并且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得到熏陶和滋养。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文物保护的工作中来,为守护祖国文化遗产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