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光临第一时讯!
财经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财经 | 财经
央行降准1个百分点 净释放长期资金8000亿
  • 第一时讯
  • 2019/1/5
分享到:

1月4日,记者从央行网站获悉,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央行称,这样安排能够基本对冲今年春节前由于现金投放造成的流动性波动,有利于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


在央行宣布降准前,李克强总理于1月4日接连考察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普惠金融部,并在银保监会主持召开座谈会。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进一步采取减税降费措施,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工具,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


降准1个百分点 净释放长期资金8000亿


央行公告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持松紧适度,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稳定宏观杠杆率,兼顾内外平衡,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降准政策分两次实施,和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有利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同时也兼顾了内外均衡,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2018年央行四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均为定向降准。四次降准释放基础货币约为3.65万亿元。


降准符合预期,分析:有望发挥三重功效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这次降准完全在意料之中。”他表示,本次降准将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长期稳定资金,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有助于银行进一步发展普惠金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和民营企业的意愿和能力。


同时,央行在岁末年初推出此举,还有助于保障金融机构资金供给,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有利于商业银行在春节前后做好各项金融服务。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本次降准在春节前如期而至,有望发挥三重功效。


第一,从方向来看,在2018年连续四次降准之后,本次降准适时接力,释放增量流动性约8000亿元,再度确证了稳健中性、边际趋松的货币政策立场,将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和风险偏好,从而加快“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


第二,从节奏来看,本次降准分两步落地,主要用于针对性地缓冲春节前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局势。在当前美股剧烈波动、全球市场情绪逆转的背景下,此举有助于提前遏制流动性风险,避免其在高杠杆水平下向信用违约风险传导。


第三,从结构来看,本次降准进一步置换了MLF存量,有望继续消除MLF对中小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价格歧视”,从而加速纾解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瓶颈,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及时激活市场微观活力。


昆仑健康保险资管中心首席宏观研究员张玮认为,“降准”有助于扭转信贷错配的局面,提升央行贷款效率。他解释称,当前的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早年间央行票据冲销流动性捉襟见肘时形成的,央行希望通过提升法定准备金率“冻结”过剩的流动性。但过高的法定准备金率间接提升了实体部门的融资成本,造成了资金配给的扭曲,“只有在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至较正常的水平后,央行贷款才能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货币政策除了关注总量之外,还需关注结构性问题。当下整个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尤其是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仍然不够。未来除了需要在总量上进一步降准保持合理充裕,还要通过各种结构性的政策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投放,例如定向降准,定向的流动性提供工具,还有监管对于金融机构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