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奥斯卡.王尔德
2018年,湖南发生了两起未成年人弑母弑父的惨案,震惊了国内大众。犯案者分别是12岁和13岁的少年,起因分别是“留守儿童不服常年在外的母亲管教”和“初一学生找父母要钱未果”,遂行凶。现在两人都已经被公安机关抓获。由于凶手是未满14岁的未成年人,究竟能否逃脱刑法处置,要以怎样的标准量刑,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和道德层面,似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在北美,犯下严重刑事案件的未成年人(18岁以下)也会被判处终身监禁。至于那些小偷小摸的,犯罪性质没那么严重的青少年,会由青少年法庭裁决,惩罚力度相对来说会轻一些。社会大众现在更关心的一个问题是,这些犯过罪的青少年,究竟能去哪儿?他们到底该不该得到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刑满释放以后,怎样可以最大化的避免他们二次犯罪,避免再度危害社会?
在世界大部分国家,有过犯罪记录的青少年的日子绝对不好过。这些人,无一例外的都经历过社会的冷眼和歧视,作为刑满释放人员,他们处处被区别对待,也丧失了过正常人生的机会。在刑满释放以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然被关在一个“看不见的监牢”里。他们的肉身已经从监狱出来了,但很多人终其一生,再也无法正常地回归社会。
在国内的网络上有人发帖,描述自己作为青少年犯罪者的心路历程:
“由于年少无知(那时真的不知道这是犯法),在15岁时犯下了大错,当时被判了缓刑。如今事情已经过了十二年,心中依然无限悔恨。如今自己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双手在外面打工,一直遵纪守法,真正的做到了改过自新。可是在外地工作出差住酒店,依然会被当地警方带到派出所盘问(有时上网也会这样),为此也曾经丢过工作。在被公司开除的那一刻,感觉真的是对人生无望。悲哀至极,甚至自爆自弃有过想自杀的冲动。人生谁能不犯错,我们已经为自己的行为负出了沉重的代价,人生已经完全被改变,但是现在连份工作都这么难,住酒店,上网,坐火车都得查,难道社会真的不能接纳我们了吗?难道我们一点自由的权力(利)都没有了吗?”
还有人写道:
“我就是一个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也觉得诸多不便,最起码公民权利都[得]不到保障,谈什么从做新人(注:此处应为【重新做人】)?到处遭人脸嘴(【脸色】),特别在人格上,打击是最大的,现在的我都已经麻木了,还有我最后想说,有过和我一样服过刑的朋友,对于社会不公平,冷眼。我想我们还是应该一笑而过吧,谁叫我们曾经错了呢?”
在北美(以加拿大为例),有犯罪记录的青少年的现状一样不容乐观。
成为犯罪者的青少年,他们原本的生存空间就不大。很多人从小就在社会的阴暗角落里长大,有着酗酒甚至吸毒的父母,或者从小压根就没见到父母,在出生后父母就扔下他们自顾自地跑去了哪里。他们许多人早早失去了监护人,什么也不懂,只好辍学,在街头小偷小摸地找生活。他们大多都留下了吸毒、醉驾、偷窃和持械斗殴等的不良记录,更糟糕的那些甚至进了监狱。
这些青少年,身上大都出现了“社会适应性不良”的问题。出狱以后,哪怕痛改前非,他们也难以从社会最底层重新进入一个正常的社会生活轨道。这是因为,一旦留下不良记录,这些青少年的“身份危机”就更加明显——人们都对他们退避三舍。他们无法租到正经地段的房子,无法找到正规的全职工作,甚至连申请信用卡都可能被拒绝。
没有工作、没有固定住所、没有收入,也没有人伸出援手。稍不留神,这些挣扎中的少年们,就会滑落另一个罪恶的深渊,为社会造成二次伤害和破坏,也彻底毁灭了自己人生的希望。对他们而言,人生中一百扇门的九十九座已被堵死。能否找到出路,只能全凭运气。
问题来了:我们的社会,究竟该不该给犯错的青少年第二次机会?
在北美,人们总爱说“每个人都值得第二次机会。”加拿大有一些自发的民间组织,通过出资或募捐的方式筹款,希望能改变这些“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青少年的后半生。他们用行动表明,为失足的青少年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他们会有更好的机会重新做人,再次被社会所接纳,不再成为社会的隐患。
例如,在加拿大BC省维多利亚市,有一位叫桃乐丝的女士就是这么做的。帮助误入歧途的青少年重新回归社会,找回光明的前途,是她从小的志向和梦想。为此,她从事了20多年的社会工作,面对面地聆听了千千万万“问题少女”和“问题少年”的故事,并下定决心要帮他们做点什么。于是,她用自己攒下的半辈子的积蓄,盘下了一家咖啡店,专门雇佣这些留下了不良记录的青少年,耐心教他们调制咖啡、饮料,制作面包和点心。
她希望展示给他们看:人生还有别的活法,你有能力靠自己的双手,干净、体面地活下去。正像王尔德说过的那句话一样: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自从我从老师那儿听说了那家咖啡店的故事,就一直心心念念地想去那儿看一看。在2018年的圣诞节前夕,我终于抽出空回到了维多利亚见到了老师,并向她要来了那家咖啡店的地址,并和家人一同驱车前往。
我对店里的员工充满了好奇,想弄明白,他们究竟是以一个怎样的态度面对自己和他人,融入生活新轨道的过程可顺利?他们又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态对待日常的工作呢?
到了店内,第一印象是,这家咖啡店和别处的咖啡店没有什么不同。室内面积大约一百五十平米,有古色古香的红砖墙,温馨的照片和摆饰,还有雪白闪耀的圣诞树。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和糕点的香味,就像是任何一家小资情调的咖啡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