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光临第一时讯!
文化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
冯唐谈基因编辑:未来已经扑面而来,这么嘹亮,人类该怎么办?
  • 第一时讯
  • 2018/11/29
分享到:

公元二〇一八年十一月廿六日,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已在中国健康诞生。由于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被编辑,她们出生后即能抵抗艾滋病。消息一出,引起轩然大波。而一个月前,以“基因科技造福人类”为主题的第十三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刚刚在深圳落下帷幕。


该组织机构的首席科学家和创始人之一杨焕明老师是我在医学院上学时的遗传学教授,而做具体项目的负责人每个都比我年轻很多。


基因解读的项目负责人说,要把大数据的思维用在医疗上——很多病不知道深层原因只是因为积累的数据不够多,如果有足够多的钱去采集足够多的关联性很强的数据,以十万、百万计的样本量就能揭示很多病因的秘密。统计学的各种工具我们早就有了,就是没有足够多的数据,现在,全基因组测序的成本不到一百美金,将来可能变得更低,把全部冰岛的人口都测一遍也花不了多少钱。基因编辑的项目负责人说,如果知道了病因的秘密,在我们都看得到的将来,通过基因调控很可能根治这些疾病。



二〇一七年,我在写《搜神记》的自序时,听到这样的消息时一边替病人开心,一边跳出来想的是,自然的调节能力在人类面前完全丧失之后,世界会是什么样?一年后,听到基因编辑婴儿健康诞生的消息时,我想的是,对于人类,这到底是不是福音?


以下是我在《搜神记》中的文字——


杨先达是我在协和的大师兄,对于女人的审美常年和我高度一致,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神经网络的文章。在我认识的活人里,杨大师兄是获得学位最多的人。我问他,这个事实说明你是特别聪明还是特别愚钝?杨大师兄反问,师弟你写了这么多关于人性的书,你是活明白了还是一直明白不了?


在夕照寺,在四下无人的一个短暂的下午,杨大师兄和我说,他发明了一种绝对有效的癌症疫苗,对于没得癌症的人效果绝佳,对于已经得了癌症的人也相当有效,但是这个疫苗一定通不过国内的法律法规。杨大师兄还和我说,他已经给自己打了,问我要不要打?而且可以打折。我问,疼吗?他说,有十五分钟类似于被大马蜂蜇了一样的疼痛,然后就没事儿了。


二十年前,我毕业论文探讨的是卵巢癌的肿瘤发生学,正是因为觉得癌症调控之下死亡无法避免,才没继续做医生,二十年后,似乎各种迹象表明癌症似乎可以被治愈。


问题来了。如果癌症能被治愈,人类就向永生迈进了一大步,那退休制度该怎么调整?婚姻制度该怎么调整?更大范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该怎么调整?房价该怎么变?古董价格呢?


如果二〇三〇年,人类实现永生以及无技术障碍任意编辑受精卵,我们的世界将如何改变?


未来已经扑面而来,如何嘹亮,人类该怎么办?


抓紧时间,用好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