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4月12日上午,人民海军在某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据报道人民海军有48艘战舰、76架战机以及10000余名官兵参加了盛大的海上阅兵式,这也是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在数天前,就有网友在三亚某地拍摄到了大量海军新锐战舰集合的照片。从各种图片上看,这次海上阅兵集合了辽宁舰航母、094战略核潜艇、071型船坞登陆舰、052D驱逐舰、054A护卫舰等多种主力作战舰艇,无论是数量还是总排水量,都远远超过2009年的中国海军海上阅兵。
而参加阅兵的,还仅仅是现役的海军舰艇。而通过军事论坛上的照片就不难发现,中国还有1艘国产航母正在测试之中,另外1艘055大驱已经下水,还有至少7艘055大驱正在船厂中建造。此外052D、054A等多艘舰艇也在建造和测试之中。因此再到2024年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的时候,如果要进行海上阅兵的话,规模还会比今天更上一层楼。
然而中国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而是经历了上百年的艰难求索。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对于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人才储备提出了异常苛刻的要求。对于小国,这项任务就不可能完成。即便对于大国,稍有不慎走向强大海军之路就有可能夭折。例如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经济滑坡,人才流失严重,造成俄罗斯目前长期缺乏建造中大型水面舰艇的能力。
相对于俄罗斯20多年由盛至衰,中国海军由衰至盛的时间则要长得多,这是因为海军衰落很容易但振兴则是困难重重。在1915年,清华大学专门组织了一场辩论,主题就是国民教育重要还是人才教育重要。其中清华大学一位辩手王善佺(上图)就特别指出了人才教育对于中国陆海军建设的重要性。当时的中国海军只有7艘2000吨的“巡洋舰”(下图)和3艘400吨左右的“驱逐舰”,数量少的可怜。
王善佺认为,中国海军之幼稚、陆军之薄弱,人尽皆知。海牙和平会议,中国因无海军,几列于四等国之列。中国欲兴修海陆军,第一须有专门军事家组织军队,第二须有专门科学家制造军火。上级军官应有高深知识,非行人才教育不可。此外,军队非军械不可。中国军火依赖外国,本国所造皆十年前旧式。看现今德国,有1500科学家,所以军火精良不畏强敌。中国今日无一科学家,所以兴修海陆军,须行人才教育。
1914年英国海上阅兵是这样
这位王善佺,是当时清华大学1916年留美预备部毕业的学生,四川人,当时才20岁。虽然王善佺后来没有从军,但却依然贯彻了自己技术救国的理念,在1920年在佐治亚州大学或细菌学硕士后就毅然回国,担任农学专家,在解放后还担任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王善佺是公认的四川省棉花生产的奠基人之一,最早从美国引进了棉花新品种,进行中美棉远缘杂交育种工作。
从历史上说,中国舰艇工业是从“转让制造”苏联6种型号舰艇起步,派遣专业技术到苏联学习为开始,进行人才储备。在1960年6月7日,中国正式成立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简称七院),刘华清任院长,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科学技术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到1978年,在核潜艇和远洋船舶研制工程的带动下,中国才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科研、设计、试制、生产、试验和维修等配套成龙的船舶工业体系。
据统计,中国船舶工业目前已经拥有近百个专业齐全的科研机构,科研技术人员近7万人。中国许多高等院校设有船舶相关专业,为船舶工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例如清华大学每年就向中船集团等军工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中国052型驱逐舰总师潘镜芙来自浙江大学,052C、052B型驱逐舰和辽宁舰总师朱英富来自上海交大,054A型护卫舰、055型万吨大驱总师徐青来自上海交大,电磁弹射总师马伟明来自清华大学。
正是有这些舰艇总师为代表的数万名科技工作者,正是有全国700余家配套企业组成的工业体系,才能有今天人民海军48艘战舰参加阅兵的壮举。中国海军的今日的发展成就,也是100年前的中国人所无法想象的。但高端科技人才建设的重要性,却早在百年前就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共识。中国今天在南海举行的盛大阅兵,也足以告慰中国百年来知识分子技术救国、军工报国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