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日起,国家下调关税后(这里得排除中美关税摩擦引起的被加征关税的车型),大多数汽车厂商迅速跟进了进口车的零售价。历经一个多月的政策消化,进口汽车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也明显增加了。
来自海关方面的消息,海外制造商7月向中国出口16.5万辆汽车,打破了2014年7月创下的13.4万辆的纪录。
毫无疑问,关税的下调提高了进口车的“性价比”,市场竞争力也明显提升,尤其是对合资车的冲击。譬如,更多的人选择了二线豪华品牌,取代合资车企的中高端车型。
毕竟,大多数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是非常实诚的。眼见进口车降价,这还不得马上抛弃合资车型。但,也加速了对中低端车型的冲击。如此一来,自主品牌也会受“牵连”。毕竟后者的主要市场就是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虽说进口车在国内汽车销售中的体量不大,但自主、合资、进口好歹也是三分天下,且各自都保持着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单一市场——中国。
平行之家也获悉,当前,日系进口车颇受消费者的喜爱。比如,七、八月份的南沙港进口车就明显上升。以雷克萨斯为例,今年7月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达到了1.5万辆,同比大增37.5%。想必集团领导人都偷着乐。我们平行之家此前也推出过专题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查看历史消息。
这里,也必须补充一点,我们国家下调的不仅仅是进口车关税,汽车零部件税率也下调了6%。两项优惠政策叠加,既降低整车价格,又减少售后维修成本。对消费者是切实的福音。
但前面也提到,美国进口车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以特斯拉为首的部分美国车型售价最高上涨25.66万元;就连宝马旗下畅销的X5车型也难逃一劫;奔驰也上调了从美国进口的两大车系——奔驰GLE和GLS的官方指导价格。
也有林肯品牌,牺牲利润,来保持竞争力,暂时维持了价格。总之,因中美多次贸易摩擦影响的品牌及车型,在华的表现都大打折扣。
既然受影响,那就得寻求出路了。比如,换个地方新建工厂,反正也准备扩大产能。宝马就这么干的,7月底就表示将投资10亿欧元,在匈牙利造新汽车组装厂。
也有加紧“中国制造”步伐,加快更多车型的国产化,比如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BBA;也有被迫等待局势改善的林肯、通用等美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