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快把我哥带走》故事是围绕一对日常互怼的“塑料”兄妹展开,妹妹时秒外刚内柔,性格虽然暴力冲动,打架技能全满,其实内心是一个向往一切美好事物,遇到帅哥也会花痴的可爱女孩,对于每天耍贱整蛊、毫无家庭感的哥哥时分忍无可忍,许愿把哥哥带走,不料一觉醒来时分真的变成了“别人家”的哥哥,在短暂享受独生子女的快乐之后,时秒也慢慢明白了哥哥才是最爱自己的人。应该说,在这甜蜜的青春校园中,电影《快把我哥带走》以一场换哥奇遇的展开,在欢乐后用亲情羁绊动人以情。虽然电影在情感上有着用力过猛的浮夸,但通过剧情的铺垫,也不难见兄妹感情的真挚之处。
在这部电影的故事的主轴是一个很典型的失去后才知道珍惜身边人的故事。从其故事中一开始哥哥总是调皮捣蛋,后来送走后发现这些一一反转,了解了哥哥的宝贵,可是因为别的原因哥哥回不来了。这个骨架很经典,但是问题也还是很多。最突出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哥哥前面太坏了,当然不是所谓的“狭义”的坏了。 但是对于时分时秒都亲的一个状态,说得简单点,这事情换成爱情的话,就是被闺蜜给绿了,这才是造成她不爽的源头。或者也只不过把爱情换成了血缘关系。如果当成爱情故事看的话,那么影片里出现了第二个硬设定,随着哥哥过去,其诸如“父亲式”的属性随之出现在故事里了。
另则问题,这不仅仅是关于兄妹情的电影,更不是什么二胎宣传片。在看到的更多的是家庭,而不管是不是有夸张的成分,家庭问题中倘若说普通人没有多少宏大的格局,每天去极力创造社会现实的深刻意义,光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所处的家庭中好好地长大,甚至突破它原本的缺陷,跳出所谓的坏的循环里也就已经竭尽全力了。毕竟影片在故事层面上相对动漫版来说自然会有不同,但也无法像电视剧一样篇幅超长。在这电影版的《快把我哥带走》传承了原始动漫版中的搞笑风格,也保留了电视剧版中的青少年校园视野。
在时下的社会环境里,青少年的生活状态也远远不只是我们想象的沉迷手游无法自拔,男孩子们依然会有在篮球场上驰骋的身影,女孩子依然会为了心中的偶像疯狂应援,学校的围栏边依然簇拥着一堆学生嚷嚷着找校门口的小摊贩买小吃。其实,像这样的每一代孩子都是这么的不同,又如此的相同。但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成长尤其是青春期中,都是处于一种缺位的状态的。很多人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认为自己应该好好上班买下一个好的学区房就是自己本分的全部了,但教育从来就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父母在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最坚实的依靠。
这部夹杂着校园轻喜剧与奇幻因子的电影,是改编自中国人气漫画家幽-灵姐妹的畅销动漫,却也不同于绝大多数国产青春片,它的主题核心是“中国式兄妹日常”。没什么谈情说爱,却也侧面有着追星应援和暗恋打架等情节都透着简单与明快。而也有评论认为,这电影故事情节及人物设置或转换太突兀,实际上同一年龄段的女孩一般来说是比男孩子要早熟的,所以应该是男孩子会比较迟钝和粗心,当然这不是这里的致命问题;其次就如短评第一所讲的,将先前调皮捣蛋的行为与为了掩护爸妈的感情破裂,生硬转换真的是难以从逻辑上让人信服,有一万种方式可以对妹妹好,为什么偏偏是这样的呢,调皮捣蛋到温柔细腻的转换本身就很难,影片此处处理并不令人满意。
所有电影都是亲情主题,有意思的是每部电影里都有一个自私的父亲或母亲,但却有一个撑起天的哥哥或姐姐。不可否认,在这电影里以一种特别力量进行剧情的反转,用来表达剧情是有点俗套,没有什么创意和新意。 不过在这电影故事的表达感情戏里,它还是清晰明白表达了一些个真实情感,却对父亲、母亲人性的表达表达少了一些。毕竟像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哪有那么容易,两个孩子都这么大了还是没有表达出来起一种真实情感来。况且,影片中调皮捣蛋的“坏哥哥时分”,以捉弄妹妹为乐,比如关掉妹妹的闹钟、抢走妹妹的烤肠、偷走妹妹的零花钱、捉迷藏时经常自己扔下妹妹偷偷去玩……这也导致了妹妹时秒时刻处于暴走的边缘,这似乎是现实中很多兄弟姐妹的真实相处状态。
即便如此,影片随着故事的发展却也一直平平淡淡,直到二人父母的婚姻似乎走到了尽头,主人公时秒为了让父母重归于好,以父亲的名义为母亲订花,然而哥哥时分却一如往常地耍贱胡闹,之后便是母亲带着一个陌生男人和时分一起吃饭,时分脸上的笑容彻底刺痛了时秒,这哥哥时分似乎一直如此没心没肺,自己的生活也总是被他搞得一团糟,对于父母可能离婚他也是无所谓的态度。对于影片中哥哥的“恶作剧”,不管如何或者看懂与否,影片故事中的家庭与亲情、校园与友情还是清晰可见的,温暖与依靠的陪伴力量,在目前的环境里,在当代的“中国式兄妹”间凸显出深厚的感情与羁绊来。诸如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