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光临第一时讯!
文化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
汉字构造与中国人的世界观
  • 第一时讯
  • 2018/8/10
分享到:

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国学大师 陈寅恪




  中华5000年文明史,也是一部汉字的发展史。几千年来,中国汉字的文脉没有断,甚至历久弥新,就是因为有汉字。因为一个个小小的方块字,今天,中国人依然能读懂楚辞汉赋,唐诗宋词。


  汉字的构造有一原则:“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比如,日月更替而有“明”,吾心觉之则为“悟”,“色”字头上一把刀,合乎天道方有“德”。




  那么,汉字中蕴藏了哪些文化密码?又体现了中国人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呢?


  讲述人:周智强


  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高级编辑、上海社会科学普及研究会会长。




  说起汉字的起源,中国一直流传“仓颉造字”的传说。《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文字实际出现于商朝,主要有甲骨文,陶文,玉石文和金文。一些研究学者认为,这种完善的文字体系一定存在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甚至还可能有我们未知的文书载体。


  以甲骨文为例,目前发现的单字不到四千,而真正认识的还不到一半,还有两千多个不认识。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句话套用在汉字上也成立的。


  周智强说,汉字,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创世基因、文化思想、精神世界。它不仅有形态美,构造美,更有寓意美。


  比如,品德的“德”字,本意是日月星辰的运行,后来引申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不违背自然规律发展去发展社会,提升自己。




  还有一种解读汉字的方法也很有意思,那就是拆 字。


  比如,“德”字的左边是双人旁,这个读做chì,慢步行走的样子。右边是“十目一心”。


  有人说,“五双眼睛达成共识、一心一意、步调一致的群体行为”,故为“德”。还有人说,“一言一行都有十只眼睛在看,一思一想都有神灵在记录”,便是“德”。


  无论那种说法,“德”都是要重视群体利益,符合社会准则。这也是中华民族历来评判君子的准绳。




  在拿这个“天”字做例子。


  虽说人定胜天,但古人也认识到,天在人头之上,对自然、对宇宙应当存有敬畏之心。因为人太渺小了,“大”字上面盖一横,最大不过“天”。


  所以我们说,在天为道,在人为德。




  用这种方法品味很多汉字,都能体悟到其中的玄妙。


  禅是中国化的佛,是神圣巅峰的封号,是超越言语的世俗智慧,是独有的精神风暴。


  人在草木之间,茶便是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圣物,令人身心柔软、宁静和从容。




  用生命的观点来看待天地、万物和人体器官,是诸多中国文化的内核。




  春表示在太阳照耀下草木萌发,是生机的象征,也是一年的开始。


  工承载着中国土木建筑工程发展的丰富文化信息,使古代中国成为高度发达的国度。


  禾最初指北方的粟,禾穗垂而向根,被古人引为君子不忘本、谦虚、感恩的美德。


  休原意指人靠着大树休息,后引申出休假、停止、喜乐、美好等意思。


  田是经过人工开发,用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是人类一直关注的焦点。


  丰的原意是树木和下方的土堆的形象,后引申出草木茂盛,转指人的容貌丰润、体态丰满。


  如今,为了书写效率的提高,汉字由繁至简。人们也开始习惯电子化、无纸化的生活,不仅常常提笔忘字,甚至写错汉字,也会将错就错了。


  周智强说,这对于文化传承是不利的。汉字里蕴藏着我们的发明、我们的哲学、我们的美学、我们的艺术与情感,以及我们的时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