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知道我有一份常常加班的工作,还在业余写公众号、写文章,第一反应往往是——
你不累吗?
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怎么会累呢?干不喜欢的才累。
现在一个流行词,是小确丧。可是,干自己喜欢的事怎么会丧?
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
你坐在会场里,假装做着笔记,偷偷刷着手机,大脑休息,身体静止。四个小时后,你头晕目眩,脖酸背痛,只想回到工位来个“葛优瘫”。
你坐在饭桌上,周围是七大姑八大姨,你不必做饭,也不必收拾,只需要动动嘴皮,满足大家的好奇心。结果一顿饭吃下来,却像打了一场无形的战争,疲惫不堪。
但只要换一个场景或者换一个人,这些感受就完全不同。
会场里,连续发言了两个小时的领导没有你那么疲惫;饭桌上,忙着做饭上菜还要八卦你感情事业房产的阿姨,也没有你那么烦躁。
同样,你可以站着听完喜欢作家的演讲,也可以为了自己的创业项目通宵整夜。
当然,做喜欢的事也会有身体的疲惫和巨大的压力,但与无法摆脱的倦怠感相比,这种“累”是有价值的,甚至是会产生快感的。
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翻山越岭也是甘之如饴;做讨厌的事见讨厌的人,每分每秒都是度日如年。
就像社交恐惧症患者成了公关,不婚主义者被迫早婚,不想出门的宅男成了导游,讨厌小孩的人当了幼师。
真正无法摆脱的累,并不是因为太忙太辛苦,是因为走在一条与自我背道而驰的道路上。
人人生而不同,却被套在一个标准里。
我们常说有四大宽容:来都来了,都不容易,大过年的,多大点事。
其实应该再加上一个:都差不多。
工作都差不多,所以别去追求你想要的事业;婚姻都差不多,所以别去追求想要的爱情;生活都差不多,所以别去反抗普遍的规则。
请你按照一个模子去过,因为这是被验证过的最轻松合理舒适的生活。
如果你过得与这个模子不同,那些关心你的亲人朋友,难免会担忧:
现在的工作又体面又安稳,干嘛要跳槽折腾?
你的同学都生二胎了,你怎么不着急呢?
可是,如果真的按照那张“完美人生”的表格去生活,就能幸福吗?
明明有一份人人羡慕的好工作,为什么每天早上起来,都需要鼓起万般勇气才能面对这一天?
找到了社会标准里的理想伴侣,为什么每天晚上回家,都要在车里坐上10分钟才有力气上楼?
因为我们无法每时每刻地欺骗自己。
即便做到了父母期盼的安稳、老板要求的优秀,但你真正的渴望,真正的自我,就像是一个尖锐的刺,藏在脚下,却扎进心里。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标准化”的生活,不过,在忍受和假装这件事上,大家的阈值是不相同的。
有些人很敏感,有些人比较“麻木”。还有的人甚至很有天赋,他们可以完全把本心隐藏起来,把假装说得振振有词、令人信服。
甚至时间长了,他们会被说给别人听的那套说辞所说服。谎言重复一百遍,如此生活三十年,大厦永不崩塌。
有些人则不行,总有某个时刻,心底的刺会戳破别人眼中的完美生活,让痛苦和遗憾无所遁形。对他们来说,“变成别人眼中的自己”的这件事,远比辛苦折腾更难以忍受。
于是,他们扯掉面具、打破枷锁,无视身后那些“你疯了吧”的眼光,走上了人们眼中更艰难曲折的路。
“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羽毛太过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