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状态决定了孩子的状态,父母的修为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我们的新教育到底在做什么?怎么做?父母们到底了解多少?我们需要父母更多的参与,需要父母更多的了解,更需要父母自我学习,自我修为。因为二十多年的教育经验让我们看到,父母的状态决定了孩子的状态,父母的修为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比如孩子的情绪,孩子为什么会哭?
孩子是怎样发展他的情绪?
他是如何能够了解到自己情绪的状态?
孩子如何能够慢慢地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如何让自己的情绪能够升发成为精神的情绪来滋养他的生命?
如何知道孩子的精神滋养需要什么?从而能够协助到他的自我发展,以及孩子的自我建构过程?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理论上,更多的是在知识的层面,当遇到孩子生命发展过程中不太理解、有疑惑的时候,头脑里所获得的知识、观念、理论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你根本没有办法面对孩子那一刻出现的现象,原因在于父母对自己的生命都不了解。所以父母的心理的自我成长就变得很重要了!通过父母自身的心理成长,父母能够了解自己的生命状态,能够了解局限自己生命状态的点是什么?阻碍是什么?从而有意识地对这些障碍和点进行疗愈。当我们有意识对待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就会更清晰孩子的生命状态是怎样的,能够感受到孩子的需要,从而能够有意识地跟孩子在一起了。
在一次工作坊后,由于一天的学习,父母已经打开了自己生命内在的一些部分,并且已经开始流动。家长们开始能够觉察到自己生命中一些问题是什么了。有一位家长哭了。她说:“我发现我从来没有爱过我的孩子。从来没有看到过他,也没有接纳过他。 ”
我说:“你能告诉我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
她说:“我发现我整天都看到他是有问题的,我发现他从来不会专注,他整天好动。别人跟他说话的时候,他从来不会看到对方。我跟他说话的时候,他从来听不到我,也看不到我的眼睛。 ”
我说:“你今天看到了这些是吗? ”
她说:“是的。 ”
我说:“那你想要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状态呢? ”
她说:“我特别希望我的孩子能够不那么好动,能够安静下来。我的孩子能够看着我的眼睛跟我说话。 ”
我说:“这是你想要的是吗? ”她说:“是。 ”
我说:“那我有一个建议,你今天晚上回家可以尝试做一下。你需要做两件事情。第一是今天回到家以后一直到睡觉,不要去做任何事情,把手机放在一边,观察你的孩子,而且带着一份好奇和探索,看看你的孩子都在做什么,然后带着一份爱来欣赏你的孩子;第二是当你的孩子叫妈妈的时候,你一定要很及时地告诉他‘妈妈在这,妈妈看到了’。 你一定要这样表述,让你的孩子能够听到,说这些话的时候你要有意识地看着你的孩子,语速放慢温柔地告诉他。你回去试一试吧,看看明天会发生什么? ”
第二天早晨我没来得及跟那个妈妈沟通,在下午课程结束后,我一直在观察这个男孩子,我发现他在我上课的地方先转了一圈,然后开始安静地看墙上贴的每一幅画,看完以后就很安静地坐在钢琴椅上,看着钢琴一句话也不说。妈妈也跟我一样,一直在观察着孩子。妈妈有些疑惑和惊讶地看着我说:“他从来没有这样子安静过,没有这样从容过。我一直看到的情况是他一直又蹦又跳,没有像今天这样子呀。 ”我说:“那你真的看到了是吗? ”她回答说孩子真的变了,跟昨天不一样了。
我问她是否按照我说的做了?妈妈告诉我,她按照要求陪伴了孩子两个半小时,我说:“那你现在看到他的变化了吧?你相信你的孩子能够成为你希望的那个样子了,是吗? ”她说:“是的,我相信他一定能够做到” 。我说:“如果妈妈率先做到了,那孩子一定够成为他自己,成为你所想要的那样健康、喜悦而宁静的孩子的。 ”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从理解孩子敏感期开始
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说了才会知道,不说就不知道。知道了才能看见,不知道就看不见。儿童敏感期就是其中一个。
在蒙特梭利《童年的秘密》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荷兰科学家雨果·德弗里斯在动物身上发现了这些敏感期,可是在我们的蒙特梭利学校里,我们发现在儿童身上也有这种敏感期,并且可以应用于教学上。德弗里斯最早是在昆虫身上发现这些敏感期的,这很容易观察到,昆虫形态上的各种变化就代表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德弗里斯提供的一个例子就是一只可以变成蝴蝶的幼虫。我们知道昆虫的幼虫长得很快,它的贪食会破坏树木。不过,幼虫在刚出生的几天里还不能吃完一张大叶子,而只能吃枝头的嫩芽。
像一个好母亲所做的那样,雌蝴蝶本能地把卵产在树枝交错形成的角落里的隐蔽之处,那里既安全又能遮蔽风雨。当幼虫破卵而出时,谁会告诉它头上树梢末端的嫩叶芽就是它需要的食物呢?是光线!昆虫对光线特别敏感,光线吸引着它,使它着迷,幼虫慢慢地爬上树梢,因为那里有最明亮的光线。在枝头的嫩叶芽中,幼虫找到了它渴求的食物。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幼虫长大到能吃较为粗糙的食物时,它对光线的敏感期就消失了。幼虫继续走上另一条道路去寻找其他经验和其他生存方式,并不是因为它失去了视力,而只是因为它从此对光线没有兴趣了,而放弃了视力。与此同时,同样是这只曾经表现得那么贪吃的小虫子,转眼之间就被另一种强烈的敏感性改变,变得像禁食苦行僧一样不吃不喝了。在严格的禁食期内,它做了一个蛹把自己藏在里面,好像已经完全没有生命迹象了,但是实际上它正在紧张忙碌之中,然后它会变成蝴蝶破蛹而出,张开一双翅膀,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德弗里茨把幼虫这个时期的特点,尤其是生物这个时期的特点称为敏感期。蒙特梭利就借用了生物学上的这个概念来阐述幼儿的敏感期。
精神的敏感期
但这个敏感期不同于生物的敏感期,只有作为人——不仅处于地球生物链顶端的,而且超越了生物的人,才有的“精神的”敏感期。
所有的生物和人类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就是人类有精神而其他生物没有。这个不同是怎样发生的?现在我们有了很多物种起源的设想,而进化论是物种起源理论中最不神奇的理论,但我们从这个最不神奇的理论照样得到我们的神奇……从进化论的知识来看的时候,我们被告知曾经在地球上有一段时间,可能有很多很多亿年,地球上只生长着大量的蕨类植物,不开花,植物单调,生物种类也少。但是,在大约1亿5千万年前,有一棵植物开花了。植物进化到可以开花时候,地球迎来了从没有过的丰盛和缤纷,各种生命如约而至,一个巨大的飞跃。后来,哺乳动物出现了。后来,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了。虽然这些是一次次的生命的飞跃,飞跃出新生命的起点,但其特征依然是生物的。
毎个出现都是神奇的,但是最神奇的不是人作为生物人的出现,而是精神的人的出现。作为生物的人,经历了有上百万年的进化。但精神的人却只有五千年。这个时间和百万年相比,就很短很短了。人类作为万物之杰作和精灵,也就是从作为精神的人开始的。人因为精神而创造了文明,这个文明的历史在地球上只有上下5000年。由于人类的精神,人跟所有的生物不同了。由此,人类的敏感期也跟动物有着本质性的不同。
精神胚胎
所以蒙特梭利提出了另一个最核心的思想“精神胚胎”。儿童敏感期是精神胚胎的敏感期。精神胚胎是了解人类儿童敏感期的基础。
在蒙特梭利提出“精神胚胎”、“敏感期”这两个概念以前,追溯到在此时代之前,从未有过任何教育家提出过这一思想。五千年前的时候,人类的精神萌芽开花了,在世界不同的文明发源地,开出了几朵绚丽的花。纵观这五千年的历史,近100年的发展速度最快,而且是速度惊人。这个发展加速了。这个发展通常是指社会文明,但更惊人的是人类自身的发展。正是这100年,蒙特梭利提出了“精神胚胎”以及使精神胚胎如何成长的“敏感期”概念。这是人类教育史上新的发现。这个发现在告诉我们,精神胚胎已经成形,儿童敏感期已经在一些地方被保护,告诉我们童年是人类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两个概念的深刻的理论意义,我们就知道为什么人类这个百年有这么长足的发展,人类的进化速度和变化,就不再是百万年、几十万年、几千年为标尺,而是几十年、十几年。几十年之后,人类社会仅是因科技、文化的发展,就将带来我们无法预知的未来。这恰恰是因为人这种物种的童年基础带来的精神的加速发展进而所带来的各项突变。
儿童是精神胚胎,说的就是儿童精神处于胚胎阶段,儿童就像精神的胚胎一样,儿童的发展就像精神胚胎发展一样。这个概念引起我们清醒的意识,帮助我们建设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工作。
这个意义还没有被我们这个社会意识到。当我们知道它,了解到它,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它就一定会被普遍地使用在我们的教育中。在地球上,有些地域的人们正是意识到和遵循了相关法则,他们文明的脚步才迈得比我们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