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光临第一时讯!
教育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育 | 教育
辛辛苦苦博士毕业,却找不到工作,如何心理才能平衡?
  • 第一时讯
  • 2018/7/16
分享到:


  网友一:


  博士毕业了,怎么可能找不到工作?只有不愿意做的工作,没有找不到的工作。尤其是对博士毕业而言,找不到工作是不存在的。


  从我国目前博士生培养制度来说,一般文科类和理工科专业的博士一般需要三年。三年是规定的学制,现在,一些重点大学把控博士生培养质量,三年是毕不了业的。所以,现在读博士和以前读博士是不同的,相对比较幸苦。


  不管是三年博士还是六年博士,不管博士的专业方向有多么窄,不存在无地就业的客观事实。如果有,这个专业早就停止招生了,不但是停止博士招生,而是本科和硕士就不招生了。


  网友二:


  首先,自己千万不要和自己本科同学比。有工作的,在自己读博士这几年,人家早就干出一番业绩了,待遇都可能拿年薪了,他们已经从职场小白蜕变成职场达人了,所以自己千万不要这样比,为什么?因为自己只有学历比他们高,能力上,他们已经把自己甩了几条街啦,自己在短时间是赶不上的。


  其次,博士毕业,对于女性来说在求职方面是没有太大的优势的,自己的精力肯定没有那些本科毕业的职场新人充足吧,自己也要结婚生子了,女性到了这个年龄,在不生育,就错过了最佳的生育年龄了,这对企业来说,雇佣你的成本太高了。




  网友三:


  首先,读博士的目的本来就不是为了好就业,这一点上博士之前就应该想清楚。目前称得上好工作的职位,通常硕士就够了,而读博士反倒是把就业的道路越修越窄。


  其次,个人可以再好好评价自己,虽然你很优秀,学术是一把好手,但其他能力呢?比如社交,协调,写作,口才等等。如果除了学术别的都一般,那在求职大战中,你并不比其他人更有优势。这是个人必须要认清的。很多人上了博士,就以为只要做好学术工作就没问题了,在职业训练和准备上非常欠缺。


  最后,博士不好就业,最大原因其实是学历陈见。博士毕业是不是一定要去高校,一定要去研究院?是不是一定要继续从事科研,如果不做科研就白读博士了。是这样的吗?中国每年多少博士毕业,需求又是多少呢?尤其是物理、化学、生物这些学科,如果只是想混个博士文凭,真是要慎重,因为需求很饱和了。对好一点的大学,博士期间3篇top期刊的都不一定能聘上。




  网友四:


  我也是大龄女博士,毕业求职就没有遇到你这么尴尬的问题,不过我心里素质比较好,虽然也能留北京做编辑,做博后,进事业单位等等曲线救国的方式拿北京户口,然后进北京的普通高校,但是我的理想是当老师,所以我毅然选择了地方,其实地方上的省会的非省会的学校可选择的范围很多。好多地方的211高校还是非常想让我去。


  总之,我给题主的建议是,首先心态好点,估计求职起来相对比较轻松,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人和事,可能更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其次,降低标准,因为面临现实的障碍,有时候不得不低头,或者为了一个长期目标曲线救国,临时屈尊,做个博后缓缓,或者进事业单位等等,或者想碧桂园这样的企业也在大量招聘博士,去激烈的竞争氛围中锻炼学习成长磨炼,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网友五:


  从学历层面来说,博士已经站在了顶端。为何会出现这种落差感呢?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落差感,不要说博士,很多硕士都有。这里面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我们人为赋予了读书这件事太多的东西。以前常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于是几乎家家户户砸锅卖铁供孩子读书,不仅如此还“剥夺”了孩子做家务的“权利”。因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知识能改变命运”。


  我自己姐姐,哥伦比亚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硕博,可以说学历足以闪闪发光了,但是在本科阶段还是妈妈每周到北京去给她洗衣服,为了做化学实验才学会的划火柴。可是这些,在家人眼中,或是在跟别人说起来的时候,并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反而带有一种“炫耀”。




  网友六:


  换做几十年前,读个大学出来,包分配,就相当于有了“铁饭碗”,包分配制度取消之后,意味着即使读了大学也要自己找工作,找工作包括两种途径:考试。国家公务员或者事业编,进入体质内工作。招聘。通过面试进入私人企业上班。两种途径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你得为用人单位创造效益,那无论你是大学生还是博士生,都得有能力,不然,那家企业会眷顾你?


  应该说,这个社会向来都不缺工作,缺的是有工作能力的人。很多博士生出了校门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对工作不满意,收益不高不满意,工资待遇不好不满意,光顾着抱怨怀才不遇了,没考虑自身条件。想一想,你一个毕业的博士生,虽然学历高,但是工作经验几乎为零,用人单位也要评估一下你的工作能力和给企业带来的价值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