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媒体有消息说,针对未来中国海军航母舰队的实际使用需求,目前正在开发一种替代现役歼-15的新型舰载战斗机。当然,这里没有说明具体型号,恐怕还只有一个内部编号。但据说该消息来源是中国空军副部长,这样看来,开发新型舰载战斗机的消息十有八九是真的了!而这也表明了海军其实对于现役歼-15还不是十分满意,起码歼-15无法应付中国周边越来越多五代机的“围攻”这个事实了。
歼-15作为我国仿制、改进自俄罗斯上世纪80年代苏-33的舰载机,在经历了30多年的升级后,虽然我国海军可以依靠体系的力量,把歼-15的战斗力完全发挥出来,使其能够拥有远超俄罗斯原版苏-33的战斗力,但在面对像F-35和F-22类似的隐身战斗机时,其生存能力将会很低下。特别是歼-15在远离航母数百公里巡逻时,更是容易遭到隐身战斗机的偷袭,虽然未来我国航母的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将会提供一些这方面的协助,但只要开打,那歼-15就只能依靠自身能力来战斗了,体系的威力一般是在先发制人阶段才有最大用处。
虽然歼-15作为我国海军第一代航母舰载战斗机,在我国航母使用初期占据无可替代、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其重型战斗机的底子,也为大航程、长滞空、多载重的需求提空了可能。但在我国逐步从熟悉航母操作过渡到即将拥有多个航母编队的时候,歼-15舰载机的改进潜力已经被挖掘殆尽,无法适应未来航母战斗群所应对的以隐身战斗机为主体的敌对势力。所以,在我国未来003型之后的平直甲板航母,乃至于核动力航母上,必将配备具备隐身能力的新型舰载战斗机。而现在呼声最大、接替歼-15的备选型号,无疑就是沈飞竞标歼-20失利后的“力作”——歼-31了。
在今年的央视报道中,采访了军方以为战斗机飞行员,其背景摆放了一个战斗机模型,据网友截图放大后发现,该模型与歼-31极为相似,并认为这是在释放歼-31已经被军方选中的信号。而且在去年的《辉煌中国》纪录片中,已经把沈飞这款战斗机称之为“歼-31”了,不再是转对外贸出口的“FC-31”,这也是一个对歼-31将进入军方的积极信号。
其实歼-31在前几年的研制进度一直不温不火,2架原型机也没进行几次试飞。特别是第一架在航展上做的飞行表演,被认为是“喷黑烟的火柴盒”,而不被看好。第二架原型机在改进第一架内置弹舱小的弊端后,其中部机身就更像一个方方正正的“火柴盒”了,再之后,歼-31好像从军迷视线中彻底消失了,好久没有消息。直到上次航展,被传出沙特看中了歼-31,准备投巨资推动沈飞加速研发,但该消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但直到歼-20正式服役后,歼-31的消息和照片才多了起来,大概在歼-20项目稳步推进后,中国航空体系才有了空余资源转向第二种隐身战斗机的研制,毕竟,一个国家同时研制两种隐身战斗机的例子,除了美国就是中国了,其难度之大、投入之高外人无法想象。
而现在歼-31在歼-20开始量产后,也加快了改进步伐。今年5月,歼-31被拍到两架原型机同时编队试飞,恐怕这一次是在对比两种气动外形的优劣,这也可能意味着军方已经向沈飞歼-31项目伸出了橄榄枝,所以沈飞才会搞这样的对比选择性试飞。接下来歼-31恐将进入第三架、第四架原型机的制造,这样一来,歼-20研制阶段产生的现成隐身战斗机技术,将会有不少可以被歼-31利用,这也是两种战斗机研制年份相差不大带来的好处。不像美国F-22与F-35因为研制年份相差太多,导致F-22不少技术因为过时无法被F-35重复利用,只能重新开发,这也是F-35研制费用居高不下的一个因素。
歼-31如果就是那种正在开发的新型舰载战斗机的话,起码的改进应该还是加大一些机体尺寸。因为其采用的双发动机布局已经占用了不少内置弹舱的容量,这对于一多半时间执行航母警戒任务的舰载机来说将对航程、滞空时间也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如果有可能,歼-31在得到可靠推力的发动机后,最好学习F-35改为单发布局,以节省内部空间装载燃油和扩大内置弹舱容量。当然,这样一来歼-31可能会从现在陆基的中型机,变成准重型机,但这也是舰载机的发展趋势,这个例子看看美军F/A-18“大黄蜂”变成F/A-18CD“超级大黄蜂”之后就明白了!这样一来,歼-31才能有一个好底子来与F-35进行较量,才不至于被原来诟病为“短腿”的F-35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