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一次聚会中,一个妈妈说起了她的育儿困惑。
她的女儿上三年级,成绩是一年不如一年,她性子急躁,每次看到女儿考不好,就心急如焚,暴跳如雷,会对孩子进行一系列的体罚:罚跪、扇耳光、皮带抽。
一、二年级时这些体罚对女儿还有一些威慑力,每次体罚后,女儿的成绩会提高一些。但现在她发现这样的体罚对女儿作用已不大,每次体罚后她的成绩不仅没提高,而且觉得女儿的心离自己越来越远,母女之间从来没有亲密的举动,每次体罚她时,她都瞪大眼睛看着我,头昂得很高,看得我心里也不舒服。
现在,我也很困惑,难道我这样教育孩子错了吗?我不是也在父母的棍棒之下长大的吗?
古训曰: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但这样的教育方式在如今还能行之有效吗?
有人说:教育和世界上其他事情一样,也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巧。整个教育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父母必须根据孩子的特点、规律和方法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急功近利的父母把"棍棒教育"看成灵丹妙药,他们只看到了将孩子“打一顿”之后的表面效果,却忽视了这种教育带给孩子巨大的负面影响:打骂孩子会造成严重的亲子隔阂和逆反心理;使孩子失去自信,悲观厌世;经常挨打可能导致孩子智商降低;造成孩子说谎、报复等人格畸形。
这几年,出现了很多“狼爸”“虎妈”的代表性人物。他们的教育方式“棍棒教育”一度引起大家的热议,有人认为,暴力之下确实能出人才,但更多人认为,这种“暴力美学”以抹杀孩子天性及自由为代价,折射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强迫症”:他们巴望着自己的孩子优秀、优秀更优秀,检验孩子的唯一标准除了分数还是分数。
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认为:干涉儿童自由行动的所谓“教育家”太多了,惩罚成了教育的同义词,而“狼爸”俨然成为了“惩罚教育学家”的典范。
那么,父母究竟靠什么来教育孩子?不是靠学历、收入和社会地位,而是靠教育理念、方法和能力,这三个要素构成了父母的教育素质。显然,父母的教育素质不是先天获得的,而是必须依靠后天的自觉学习与实践。
处在如今这种教育大环境下,“教育强迫症”不可避免,但家长是否也应该意识到,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实现自发的学习,也许更能激发孩子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