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军将领邱清泉,论起知名度上不及一期的学长胡宗南孙元良,下不如四期的学弟胡琏张灵甫,很多人只知道他外号邱疯子,并不知道他其实能文能武,懂多门外语,能编军事教材,是个出色的军人。
图1:国军将领邱清泉
在黄埔二期中,最着名的自然非邱清泉莫属了,他性格特立独行,暴躁狂妄,但却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学功底,戎马倥偬中写的近体诗相当不俗,而且精通英文和德文。军事学术研究也很有造诣,着有《教战一集》、《教战二集》、《建军从论》等一系列军事理论着作。既有暴躁狂妄的粗鲁,又有舞文弄墨的风雅,打起仗来悍勇异常,治军则是张驰有道,也算是矛盾而统一。
邱清泉,原名邱青钱,字雨庵。1902年出生,浙江永嘉人(今温州市鹿城区)。黄埔二期,他的中文功底深厚,中学是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天浙江省重点中学温州市瓯海区的温州中学),后来又是上海大学社会系毕业。上世纪20年代的大学生,可绝不是今天的大学生,在文盲率超过90%的年代中的大学生,这是什么概念?
1934年5月,在赴德国留学生考试中是以第一名的成绩录取,先后在德国工兵学校和陆军大学深造。所以,邱清泉可以称得上是文武兼备,而且学兼中西,是当时中国军队中少有的受过高等军事专业教育的人才。喜好军事学术研究和诗词创作,可谓才华横溢的军中秀才;抗战期间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可谓有功于民族的抗日名将;虽然对同僚粗鲁无礼,对下属却爱惜有加,更以善于治军而享誉于黄埔诸将,号称国民党军队五大王牌主力之一的第5军和以第5军为基础扩编的精锐机动兵团——第2兵团就是他亲手调教而成。
图2:邱清泉能文能武擅长治军
邱清泉在南京保卫战对日军的表现尚可,坚守岗位,主动断后。比孙元良之类的逃跑将军强太多。
邱清泉邱疯子的外号是在昆仑关战役中打出来的。当时在六塘伏击日本援军,他亲自带队,冲锋在前。在八塘,又以师长之尊,带66团攻击在前,连续两天都在第一线。这在师长这个级别里,算是猛的,也很少见的。昆仑关一役,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被击毙,日军有着“钢军”之称的精锐之师第5师团被歼5000人,而且军官损失高达80%,可以说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日军也不得不承认:“在昆仑关,中国军队比任何地方都要英勇,值得我军表示敬意”。战后,邱清泉荣获四等宝鼎勋章,升任第5军副军长,也因为在这次战役中的勇猛表现,“邱疯子”的绰号也不胫而走。邱清泉自己也认为这是他平生最畅快淋漓的一仗,意气风发之余,赋诗道:“岁暮克昆仑,旌旗冻不翻。天开交趾地,气夺大和魂。烽火连山树,刀光照弹痕。但凭铁和血,胡虏安足论。”
图3:邱清泉在昆仑关战役中赢得了邱疯子的外号
不过他后来追随蒋介石投身内战,与人民为敌,最后在淮海战役中战死,年仅47岁。蒋介石对他的死极为痛惜,追晋为陆军二级上将,并追赠青天白日勋章。到台湾后,还将台中装甲兵训练基地和台中公馆机场改名为清泉岗基地和清泉岗机场,以示纪念。
在黄埔二期中,邱清泉是毫无疑问的佼佼者,擅长诗文,又有扎实的军事理论知识,指挥作战和治军都有上佳表现,堪称将才。但最只是长相不如张灵甫那么帅,名气没有张灵甫那么大,但是名将两字的评价还是当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