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6月14日,央行开展700亿元7天、500亿元14天、300亿元28天逆回购,当日有800亿元逆回购到期,净投放700亿元;同时维持7天、14天、28天逆回购操作利率2.55%、2.70%、2.85%不变。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评论
不加息并放量对冲
6月14日,央行开展700亿元7天、500亿元14天、300亿元28天逆回购,当日有800亿元逆回购到期,净投放700亿元。在4月底降准正式实施释放约4000亿元流动性后,2018年5月份以来市场流动性水平整体较为宽裕,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平稳运行。本次公开市场放量操作仍然保持着货币政策偏松的特征,但700亿元投放规模并不算大,主要是应对月中缴税缴准因素的影响,未跟随美联储加息使得放量对冲的需求降低。
延续去年6月不加息操作,央行维持逆回购操作利率不变。6月14日凌晨,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25BP至1.75%-2.00%,为美联储年内第二次加息。此前美联储6月加息符合市场一致预期,市场对央行应对措施极为关注。央行本次并没有延续3月份的跟随加息操作,而是采取了与去年6月相同的不加息策略,维持逆回购操作利率不变,是央行对内外部环境平衡后的结果,展现了货币政策的主动性。
不加息:意料之中
6月14日央行在美联储加息后选择不跟随,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临近美联储加息时点,我们jrs信号直播_jrs西甲直播_低调看直播官网高清分析了中国央行应对美联储6月加息的各种情景,并认为央行不加息具有一定的可能性(见报告《流动性与汇率周报20180508—历史会如何重演?——6月份货币政策展望》)。从外部环境看,中美利差约70BP,仍然处于较舒适区间,中美利差合理水平降低了跟随美联储加息的紧迫性;而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走弱和外汇占款变动稳定进一步降低人民银行加息的必要性。内部环境则主要在于去杠杆和稳增长的平衡。金融去杠杆的持续深化推进,金融监管加码,商业银行表外非标业务大幅收缩,社融增速下行对实体经济融资构成一定压力。本次央行不跟随加息是权衡内外部因素后的解,展现了货币政策主动性和灵活性。
内外部均衡与长短期均衡
影响决策的外部因素是中美利差和人民币汇率。中美利差持续收窄确实给人民银行加息带来了一定压力。美国当前经济增长稳健,就业和通胀较为强劲,美联储6月加息概率极大;从更长的时间跨度看,美联储货币政策正经历着危机后的正常化周期,但美联储相机抉择会导致加息节奏的变化,中美利差当前的窄幅运行,人民币存在一定贬值压力,但未来走势存在不确定性。内部环境制约货币政策收紧,加息面临压力较大。新一季度工业增加值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基本面面临下行压力,扩内需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成为经济金融工作的主要目标。5月金融数据反映出负债端和资产端的收缩态势,社融规模不及预期,债券融资环比降低,实体对社会融资依赖减少;新增贷款增速进一步减缓。存款与贷款的裂口持续,前期依靠大规模发行同业存单等主动负债而扩张的负债规模在去杠杆背景下难以为继,银行面临着表内和表外收缩的双重压力。
除此之外,人民银行还需要进行长短期权衡货币政策后续操作空间和灵活性。如今美国经济复苏已经到了短期内高点,但通胀水平表现强劲,这表现出增长和通胀的分歧,这是经济复苏进入下半场的特征,美国经济有可能在2019年进入放缓阶段。虽然美联储仍然会维持渐进式加息,但加息节奏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人民银行加息如果短期一步到位,后续的货币政策会较为被动。人民银行需要进行长短期权衡以决定加息的幅度。
内外部均衡与长短期均衡后,不加息是更优解。实际上,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人民银行对中美利差的容忍程度也在提高。同时鉴于年中的特殊时点,资金到期压力和MPA考核压力较大,年中经济基本面也存在一定的变数,本次央行未跟随加息,不排除人民银行后续密切监测内部因素的变化,等待更加合适的时机加息,或直接等待美联储下次加息。
后续跟随加息概率加大,数量工具也将配合
央行复制2017年6月的操作未跟随美联储,以国内矛盾为主,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从本次公开市场操作可以看出至少三点:1、国内的经济金融环境确实表现出一些风险,信用风险的陆续暴露、社融规模的持续下行、银行资产负债端缺口的加剧等,都成了央行开展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考虑因素;2、当前70bp左右的中美利差仍然在央行可接受的范围内,当前我国热钱波动明显减少,资本管制尚未完全放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明显增大,人民币汇率总体仍然较为平稳,不再是货币政策的最主要矛盾;3、央行对流动性环境仍然保持着较大的关切,后续流动性环境仍然将保持偏松的状态。
后续加息仍将采取阶段性跟随策略,数量工具也将配合。本次央行没有跟随美联储加息,而年内美联储大概率还会进行两次加息,后续央行跟随的加息的可能性将提升。与此同时,量价配合的工具组合仍然将得到延续,后续跟随美联储加息的概率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后续降准+MLF数量工具组合的操作空间,我们仍然坚持此前认为的下半年大概率将再次进行降准+MLF操作的判断。
债市策略
央行6月1422日未跟随美联储加息,同时公开市场净投放700亿元,主要是应对月中缴税缴准因素的影响,未跟随美联储加息使得放量对冲的需求降低。本次央行不跟随加息在意料之中,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人民银行对中美利差的容忍程度也在提高;国内的经济金融环境确实表现出一些风险;年中的特殊时点,资金到期压力和MPA考核压力较大,年中经济基本面也存在一定的变数,都是促使央行不跟随加息的因素。央行复制2017年6月的操作未跟随美联储,以国内矛盾为主,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本次未跟增加了后续跟随加息的可能性,后续降准+MLF数量工具组合的操作空间也有所提高。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国内经济金融矛盾的逐步凸显制约了跟随加息进程,而流动性环境的宽松是确定的趋势,我们坚持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将回归3.4%~3.6%的区间。
特别声明:
本资料所提供的服务主要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其他类型的投资者在分类结果和评级结果与卖方研究服务风险等级相匹配的前提下,在接受卖方研究服务前,还应当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对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关于本资料的性质。本资料的性质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该项服务通常是根据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需求或特点,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和研究方法所提供的中长期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而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投资操作性意见:(1)该项服务所提供的分析意见仅代表中信证券研究部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因此,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2)该项服务是一项“标准化服务”,侧重于提供中长期的投资价值判断和相对指数表现。其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每一位使用者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目标、需求等个性化情况,也不涉及每一项具体投资决策的“选股”和“择时”判断,因此,不能够将其视为针对特定投资者的、关于特定证券或金融工具的投资操作建议,也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